1936年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动者张学良以101岁高龄於2001年10月14日在夏威夷去世,表面看似乎给西安事变终於划上了一个历史性的句号,但事实上再次引起中国人对西安事变和张学良的评价与争论。
对张学良去世,海峡两岸及海外的舆论相当不同,中国「热」,台湾比较而言「冷」,海外是「不冷不热」。
中国的「热」体现在媒体报导和舆论一面倒歌颂张学良,把他称为「伟大的爱国者」,「抗日民族英雄」,从张学良的出生地东北,到北京,很多地方都举行追悼会、追思会和研讨会等。但台湾媒体的评价各种声音都有,但对张学良负面评价较多,有的乾脆指张学良是「历史罪人」。海外华人媒体则有褒有贬,由於不同政治倾向而异。
中国大陆这种一面倒歌颂张学良肯定是有问题的,因为连对毛泽东中共当局都要三七开了,怎麽可能有一个百分之百正确的「张圣人」呢,唯一的解释就是中国大陆没有新闻和言论自由,由於受到意识形态的限制,批评以至否定张学良的声音无法发出来而已。
台湾在蒋介石当政时期,对张学良的评价和今天大陆差不多,也是一面倒,但是完全否定,认为由於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才导致中共最後坐大,国民党被迫退居台湾。但台湾自1988年解除党禁报禁之後,13年来舆情发生巨大变化,不要说对张学良,对蒋介石都可以重新评价,任意批评,甚至辱骂;对毛泽东却可以自由歌颂。在去年毛泽东诞生周年日,台湾还有几十人聚会为毛祝寿,不要说没有政府和法律禁止,连民众都见怪不怪,可见台湾今天的言论已自由到何种地步。在观点可以自由交锋、历史资讯不受政府控制,新闻和言论相当自由的环境下,最後台湾媒体舆论仍是对张学良负面评价较多,这种评价应该说才比较接近历史真实。
●中共为何把张学良视为「大功臣」
今天,人们对张学良评价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一个问题上,那就是西安事变到底对中国产生了什麽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如果是正面的,张学良就值得肯定;如果是负面的,张学良就应该否定。
西安事变主要有两个後果,一是蒋介石停止了剿共,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第二个是促使中国提前全面抗日。
第一个後果很明显,中国共产党当时领导的红军得到了喘息和幸存的机会,并利用抗日得到发展,为後来打败国民党、获得中国大陆的政权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1935年红军在江西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後,被迫进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其间兵员损失惨重。在西安事变前夕,另立中央的张国焘又带几万红军出走,毛泽东的陕北红军仅剩下不足两万人,这时围剿红军的国民党中央军、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加起来有30万人,红军处於空前的险境。但西安事变改变了这一切。共产党军队不但不再被围剿,而且被正式承认为国民政府军队,建制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八年抗战中,毛泽东实行「三分抗日,八分发展」的内部政策,至抗战结束时,两万人的红军发展到八路军90万,新四军30万,共产党有了120万军队。
当然,没有西安事变,後来抗战爆发,共产党也可能东山再起。但西安事变给了红军一个喘息和幸存机会已是史学家公认的事实。被称为研究中国问题「专家之中的专家」的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他的最後一本著作《中国新史》(China: A New History)中对此分析说:「若不是日本全力侵略,南京政府本来可以逐步引导中国走向现代化。事实却不然,抗日战争给了毛泽东和共产党机会,他们在乡间奠定了新的独裁势力,却排除了国民政府刚刚开始发展的都市文明社会的影响,在战争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建立起一个准备好打阶级战的新形态的中国。」
●共产党坐大,八千万中国人丧生
日本历史学家松本一男在《张学良和中国》(台湾新潮社1992年版)中说,「在西安事变里获益最多者是中国共产党,蒋介石失去了身为国家元首的面子,张学良种下了被监禁半个世纪以上的开端,杨虎城也导致了被惨杀的命运,但是对共产党来说,拜西安事变之赐,红军得以苏生、发展而取得天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有今天,是托张少帅之福。因为认清这个事实,中国共产党一直把张学良看成『千古功臣』。」
无论是中国的共产党,还是台湾的国民党,都对松本一男的这种评价没有本质性不同意见,因此共产党称张学良是「恩人」,救了中共;国民党骂张学良是「罪人」,害了蒋介石和国民政府。
对西安事变导致共产党和红军幸存这一事实,史学家也几乎没有异议,那麽关键就看人们怎麽看待共产党和红军的幸存,和後来获得政权。如果认为最後坐大并至今掌权的共产党给中国人带来了民主、自由和幸福,那就应该肯定张学良;如果认为共产党给中国人带来的是专制、灾难和痛苦,那就应该否定张学良。
共产党给中国人到底带来了什麽?不要说那些具体的屠杀,那些恐怖的政治运动,那至今仍发生的涂炭生灵,仅以西方学者研究推算出的数字——从中共建政至今,因饥饿和迫害而丧生的中国人可能高达八千万(相当於今天十个香港的总人口!对这个数字我在《争鸣》七月号发表的「不能忘记,不能饶恕」中有详细出处),就可以看出这个当年幸存下来的共产党和红军给中国人带来的是什麽!
●蒋介石为什麽不抗日
西安事变的第二个後果是促使了中国提前全面抗日。那麽张学良促成了这一点对不对?这是评价张学良的另一个关键点。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回答,在918事变日本占领了东三省之後,当时的中国领袖蒋介石为什麽不同意张学良要抗日的主张?
从常识和逻辑来说,当时连一般老百姓都无法容忍日本侵略,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中国领导人,蒋介石怎麽可能就不准备抗日呢?从蒋介石的一生可以看出,尽管他和毛泽东有很多不同,但有一点非常相似,他们都是强烈的民族主义份子,这点从後来他和毛泽东都无论如何要坚持「一个中国」可以看出。蒋介石宁肯中华民国忍辱退出联合国,也绝不放弃大陆版图,更不走台独。
而且八年抗战的历史事实已证明,蒋介石不仅坚定抗日,而且领导了整个抗战(国民党部队承担了主要战场,共产党军队仅是敌後打打游击)。据香港学者李谷城的研究统计,八年抗战,国民党军队伤亡三百四十万人,共产党军队伤亡六十一万人。从牺牲的人数大小也可以看出谁在承担主要的战场和责任。
●张学良糊涂死了
既然蒋介石准备抗日,那麽当时为什麽不同意张学良抗日,而主张「攘外必先安内」,即抗日之前,先统一内部,清剿红军?蒋介石制订这种政策主要出於两个考虑:
一是当时中国虽结束了军阀割据,但政令难以统一,尤其是共产党不仅仍拥有军队,并割据陕北一方。蒋介石和张学良的最大不同之处是,蒋对共产党的本性有相当的了解,深知如果不铲除红军,它会利用抗日之机得以发展而後患无穷(後来的历史正是这样演变的!)。
1991年5月28日,张学良在被软禁50年後首次获准来美国那次,在东北同乡会的安排下,我和李勇、徐松林、刘宾雁等八个东北人以老乡的名义去看望了他。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聚谈中,张学良还是坚持说蒋介石当年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是错的,他的联共抗日才是对的。但显见的逻辑是,如果蒋当年没有采纳张的意见,张以自己的政见没有得到机会实行而批蒋还有逻辑可言;但事实是蒋已被迫实行了张的主张,联了共也抗了日,结果不仅红军幸存,共产党还最後坐大,至今涂炭大陆生灵。张从哪里得出他的「联共抗日」是对的结论呢?
而且张学良当年以「兵谏」方式(绑架蒋介石,打死政府多名官员和蒋的卫兵)来改变国家领导人的国策,这也是中国两千年历史所罕见的。兵谏等同於军事政变,而政变不是取而代之,就是使最高领袖成为傀儡,因为无论从常识或逻辑上,在武力威逼下即使被捉者改变政见,一旦重获权力,绝不可能接受这种方式。但张学良就是这样一个不按逻辑,不遵常识,不想後果做事的人。天底下像张学良这样糊涂透顶、又获得这麽高军政领袖地位的,恐怕找不出第二个,这也是中国一绝。
●仓促提前抗日,对日本有利
二是以当时中国的国力无法与日本匹敌,必须尽量争取时间,以储备力量。史学家黄仁宇在《从大历史读「蒋介石日记」》中说,当时蒋介石「深知两方的实力,如即此仓卒应战,只有自取败亡。」因此蒋的策略是,尽量避免全面抗日的爆发,以争取时间组建更多师团,建造兵工企业,构筑能够对日作战的国家能力。西安事变时落到张学良手里的蒋介石日记中对这些国防设计有详细描述(这也是促成张学良醒悟的原因之一)。
但蒋介石为什麽不把他的想法告诉群情激昂要求抗日的中国民众呢?「九一八事变」之後,日本内部对是否攻占整个中国也有分歧,蒋介石如果公开这种战略部署,等於刺激日本鹰派提前全面侵华。因此国人当时多不知蒋介石的这种国防设计。
因此西安事变并不存在促使蒋介石抗日这回事,而只是把原来计划的争取时间、积蓄力量的战略部署破坏了;把全面抗日的时间表提前了。这除了对日本人有利,对中国人则是巨大的灾难——因为中国从各方面都准备不足,抗战的惨烈已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由於被迫仓促地提前全面抗日,中国只能用当时刚结束军阀混战、百废待兴的那个农业社会的国力,来抗击准备已久、并相当现代化的日本帝国。
●「无论统独,张学良都不是英雄」
黄仁宇在他的书中感叹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以农村社会作基干,不具实质上的统一,衣食未果的国家,打败一个工商先进国家的先例。」结果是,面对日本侵略军的飞机、坦克、大炮,中国军队根本没有打击的武器,士兵只得全身绑上手榴弹,滚到坦克底下,和它同归於尽。「战事既开之後,中国即发现不仅航空汽油全赖输入,即空投炸弹亦不能自制,一架飞机缺乏轮胎即不能起飞。┅┅淞沪战役历时十周,中国损耗了85个师的兵力(近50万人!),整个防线暴露在日本海军大炮射程之内┅┅徐州战役之後,中国只能以黄河决堤长沙大火等方法迟滞日军┅┅」那份力量悬殊的惨烈,那份艰苦卓绝的悲壮,回荡於整个抗战过程。
史学家许倬云对此评论说,「当时中国在选择抗日的时机上还是太急了一点,假如能再延迟五年,情况很可能完全不一样。」这位毕业於芝加哥大学的历史学博士所以提出「延迟五年」,就是因为1941年珍珠港事件导致美国对日宣战之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基本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援,实在是孤军血战,牺牲太大,八年抗战中国军人阵亡300万,平民丧生1,000万。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明显的後果是两个:一是给了共产党和红军喘息幸存的机会,结果它最後坐大,给中国带来无穷的灾难;二是导致中国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被迫仓促提前全面抗日,使中国人付出更大的牺牲。这两个後果无论对中国人还是中华民族,都是绝无好处,只有害处。表面看张学良好像是「爱国」,但其实是害了中国,吭苦了中国人!因此台湾作家柏杨断言:「将来无论是统是独,张学良都不是英雄。」
(载香港《争鸣》月刊2001年11月号)
2001-10-20
http://www.caochangqing.com (转载请指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