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主导的台湾入联活动正如火如荼在进行。恰在此时,「前卫」出版了美国知名的台海问题专家贺森松(Bruce Herschensohn)的专著译本《台湾∶恫吓下的民主进展》(王泰泽、张喜久译)。 该书至少提出了五点值得重视的背景信息和分析∶
第一,当年中华民国被逐出联合国之际,不仅沙特阿拉伯提出「让台湾人民自决」的方案,曾给尼克松总统写过文稿的贺森松在其专著中再次证实,在尼克松访北京前四个多月,当时美驻联合国大使、後来当了总统的老布什提出∶把安理会席位让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保留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次。但最後所有方案都被蒋介石拒绝。
●应向台湾人道歉
流行的解释是,蒋坚持「汉贼不两立」。但事实是,蒋这样做,更主要是为保住其在台湾独裁的权力。因北京入联後蒋再同意「中华民国」留在联合国,就等於承认「中华民国在台湾」,而不是代表全中国,这样蒋的专制权力的法统来源、从中国带来的「万年国代」就得改选。而「改选」显然不利蒋的专权。尤其在此七年前,彭明敏等已发表「台湾自救宣言」,雷震後来也提出改国号为「中华台湾民主国」,都对蒋的虚假「大中国」提出挑战。因此蒋是为了自己专权的一己之私,才葬送了台湾留在联合国的机会。自视蒋的传人马英九等,就这个重大问题,至少应给台湾人民道个歉,而不是在集会上找人扮演老蒋,继续美化独裁者。
●美国留下「伏笔」
第二,对当年中美《上海公报》的关键一句「美国知悉两岸的中国人都主张只有一个中国┅┅」,贺森松说,尼克松後来明确指出,美国当时所以用「知悉」(原文acknowledge也可译为了解、知道),就是因为它不是我们的政策,而只是对现实的认知。尼克松还强调,所以用「两岸的中国人」,就是「不包括当地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否则我们的用字就会是『人民』,而不是『中国人』。」
今天,台湾民众已近七成认为自己是「台湾人」,认为是「中国人」的已降至个位数,那麽中美公报的「两岸中国人」对台湾已无实质意义。美国知名的两岸问题专家、迈阿密大学政治系教授金德芳(June Dreyer)也指出,当年聪明的基辛格(季辛吉)特意用「中国人」而不用「人民」,就是给台湾人留下选择的「伏笔」。
●「出卖孩子的自由」
第三,贺森松首次披露,对卡特总统宣布美中建交的公报内容,当时尼克松非常不满,但为维持「卸任总统不公开批评现任总统」的美国传统,而未公开批评(今天美国两党仍尊重这个传统,不久前卡特公开批评布什总统,遭各界批评,最後卡特向布什总统「道歉」。这点很值得台湾政治领袖学习)。尼克松私下给卡特写了封信,批评其一味取悦北京的政策。随後盛怒的美国议员们通过了《台湾关系法》,以示对台湾的支持。曾加入里根总统团队的贺森松说,里根对台「六项保证」的关键是最後一条∶美国不会正式承认中国对台湾拥有统治权。这和不久前布什政府致函联合国,强调美国不同意「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这种说法,是一脉相承的。
第四,贺森松非常关注台海局势,已出版的九本专著,四本是写台湾和香港。他在书中对台商一窝蜂跑到中国做生意相当担忧。他引述二战前美国作家米勒的警世之著《你不可和希特勒做生意》中的话说,「我们必须永远记住∶和极权国家做生意,绝对没有纯经济关系这回事。」贺森松警告台商说,「为快速赢利,这些商人甘冒台湾下一代失去自由的危险。虽然他们不这麽想,但他们面对的危险其实是∶他们正在出卖自己孩子的自由。」
●拒绝「香港第二」
第五,在马英九当选国民党主席後不久,贺森松和马英九有过一场时间不短、近乎辩论的访谈。访谈後贺森松更加强烈地感觉到,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政策「明显的相似」,「国民党在台湾早已成为中国重要政策的代理人。」在连战访北京提出「联共制台独」後,马英九表示,「我将尽我最大努力,继续推动连战的政策。」贺森松的结论是∶马英九如2008年当上总统,就会给台湾排上实施「一国两制」的时间表;而国民党得到的回报,将是北京赐予权力的承诺。
贺森松描述的是一个令人恐惧的「香港第二」的前景。台湾人民想逃脱「一国两制」命运的唯一选择,就是让本土政权继续执政;这更是台湾能够加入联合国的前提。
——原载台北《自由时报》2007年11月11日「星期专论」)
2007-11-11
http://www.caochangqing.com (转载请指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