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台北《中國時報》近日連續發表社論,批評兩國論。有些社論被中共主要喉舌《人民日報》轉載,作為「台灣民意反應」,以增加對台文攻武嚇的分貝。
在如今台灣新聞自由的環境下,《中國時報》以社論的方式對政府決策進行批評,無論持什麼觀點,都是報人的權利。但《中國時報》 ...閱讀
|
|
|
台灣總統李登輝提出兩岸是「特殊的兩國關係」之後,不僅在華文世界引起軒然大波,也在美國媒體和學界引起相當關注。但和大陸、香港以及美國華文媒體幾乎一面倒批評兩國論不同,美國的主流媒體和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學者,雖然也有批評台灣做這樣的宣示會激怒中共,在台海引起新 ...閱讀
|
|
|
1999年4月23日,美國人為“慶生”很是忙碌了一陣,這天是文學鼻祖莎士比亞誕辰日,同時也是鼎鼎大名的美籍俄裔作家納博科夫(V.Nabokov)誕辰百年。納博科夫的代表作《洛麗塔》(Lolita)和《蒼白的火焰》(Pale Fire)都被選入“本世紀百部英文小說”,他的崇拜者們在紐約熱� ...閱讀
|
|
|
78天的北約轟炸結束了,塞爾維亞軍隊撤出了科索沃,成千上萬的難民開始返回家園。牽動整個世界的科索沃危機,似乎塵埃落地。
但這場危機,卻在全世界範圍內引起人權和主權的大辯論﹕西方國家認為,南斯拉夫軍隊在科索沃進行種族清洗,這種暴行必須制止。北約19個成員國,歐 ...閱讀
|
|
|
北約對南斯拉夫的轟炸,世界反應兩極。北約19個成員國意見一致,其中12國直接參戰。歐盟15個成員國一致支持。穆斯林國家除了美國的宿敵伊拉克和利比亞等幾個國家外,幾乎都是持默許態度。
激烈譴責北約的主要是俄國和中國,印度持一般不讚成態度。俄國是政府、軍方、國會以 ...閱讀
|
|
|
中國大陸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三名記者喪生的事件,引發中國反美浪潮。但民眾的狂熱反美情緒,很大程度上是官方報紙煽動、和政府導演的結果。中共利用這個事件煽動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反西方,以轉移人民對中共腐敗的憤怒。
第一,如果中國政府真的看重生命的價值,那麼 ...閱讀
|
|
|
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後,中美兩國政府、媒體和民眾的反應都截然不同。這種不同實際上反映的是兩種文化、兩種價值的沖突,具體表現在這樣六個方面﹕
第一,有意和誤炸﹕
中國媒體和相當多的民眾在事發後一面倒認定北約是有意炸中國領館,目的是測試中國的反應,為將 ...閱讀
|
|
|
最近,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洛薩拉摩斯實驗室研究導彈的華裔電腦專家李文和,因涉嫌向中共提供W八八導彈機密,被該實驗室解雇,正接受聯邦調查局的調查。
就李文和案,美國情報部門向國會遞交了長達700頁的關於中共竊取美國核武機密的調查報告。雖然該報告至今還沒公開,但4� ...閱讀
|
|
|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則各有不同。”這是列夫.托爾斯泰在他的《安娜.卡列尼娜》中著名的卷首語。 但不幸的是,這位世界大文豪的家庭生活正是這“不幸”中的一種,而且是最不幸的那種——
托爾斯泰在82歲高齡的時候,棄家出走,離開了共同生活了48年的妻子� ...閱讀
|
|
|
最近,被稱為中國文壇“大師”的曹禺、蕭乾、錢鍾書和謝冰心相繼去世。於是又有人議論起“諾貝爾文學獎”,認為這些“大師”的離去,使中國人更少了得獎的機會。現任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的舒乙就曾說,他父親老舍如果1966年不死,就會拿到第二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結果“失 ...閱讀
|
|
|
中國人大最近要修憲,引起人們關注。很多人關注,不是憲法究竟要怎麼改,而是中國的憲法改的太頻繁。中國迄今已制定過四部憲法;加上這次,改動有三次。全部加起來,等於憲法變動過七次,如果以1949年中共建政算起,50年來平均每七年憲法就變動一次。全世界恐怕找不出第二個國 ...閱讀
|
|
|
《開放》雜志的編輯囑我寫篇文章介紹有關西藏研究的書籍,我感到力所難及,因為我不是西藏問題專家,而有關西藏的中英文書籍很多,難以全面把握。這裡只是把我讀過和知道的一些重要書籍簡略介紹一下。按作者所在地域分為四類﹕西方學者﹕流亡藏人﹕中國大陸;中國持不同政見者 ...閱讀
|
|
|
“俄國正在知識精英和西方,尤其是美國面前下跪”,“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擴大是向俄國施壓的西方陰謀”,“俄國成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奴隸”,“俄國社會將毀滅……再過一個世紀,字典裡‘俄國’這個字眼,就可能慘遭刪除……”
這不是一個無知狂妄的俄國青年的胡言亂語, ...閱讀
|
|
|
1991年秋,托馬斯被布什總統提名為最高法院大法官時,女教授希爾出來指控托馬斯曾對她性騷擾,兩人在國會聽證會上的“對薄公堂”,被電視現場直播,報紙追蹤報道,不僅給美國民眾上了一堂“性騷擾”的普及教育課,由此也把性騷擾問題提到了全美的議事日程。
受希爾教授“挺 ...閱讀
|
|
|
法國隊以她獨特的足球語言——淩厲的攻勢和嚴密的防守,在巴黎的綠草坪上創作了一首震撼世界的交響詩,在全場八萬球迷歡聲雷動的助威下,以三比零痛宰足球之國巴西,成為世界盃冠軍,使歷時一個月的足球大賽迸射出比艾菲爾鐵塔還雄偉的高潮!
這是法國有史以來第一次贏得世 ...閱讀
|
|
|
在印度南方買索爾市(Mysore),我被印度最大的報紙《印度時報》的記者問到︰“甘地、馬丁路德金和達賴喇嘛是三位著名的非暴力哲學倡導者。甘地和路德金都取得了相當的成央A為什麼達賴喇嘛的非暴力至今毫無成效?”我想了一下,這樣回答了他︰甘地當時面對的英國,雖然殖民統� ...閱讀
|
|
|
在印度的西藏流亡社區,除了藏人的苦難經歷和全民信佛給人強烈的印象外,再一個就是藏人開辦的學校,由于它教授藏文,又不收學費,吸引了大批西藏青少年翻越喜馬拉雅山逃到這里求學。而在中共統治下的西藏,學校大多用漢語教學,而且學費越來越貴。
在距達蘭薩拉四小時車路 ...閱讀
|
|
|
在海外中國知識份子中,曹長青是一位最有爭議和極具個性色彩的自由撰稿人。
說到爭議,幾乎無一不與他的文章有關。他寫的批評文章並不多,但在不多的篇數中,人們僅從題目,就知道他點燃導火索的能量。例如,評戴晴的“虛飾與矯情”,批評知識份子的“習慣下跪的中國文人” ...閱讀
|
|
|
他解讀「孤獨、死亡、恐懼、同性戀」,認為「達賴喇嘛可能轉世成女人或中國人」,比較「毛澤東和李登輝」,並預言21世紀。
1937年冬天,兩歲半的男孩拉木登珠被簇擁的馬隊從他的出生地安多(今青海)護送到拉薩,這個後來聞名世界的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從此在有一千個房 ...閱讀
|
|
|
接見大廳中鴉雀無聲,300多名從西藏逃來印度達蘭撒拉的藏人,排著長隊,激動地走到達賴喇嘛身邊,等待他摸一下頭頂,降下佛祖的祝福。
突然,一位年邁的婦女忍不住抽泣起來,因她第一次在拉薩見到達賴喇嘛距今已40年。她的哭聲像開了閘門,大廳中的人都忍不住泪水。 ...閱讀
|
|
更多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