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天(12月31日)午夜12點,在紐約的“時代廣場”,將一如既往舉行迎接新年的計秒落球狂歡。與往年唯一不同的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城市”的市長交接儀式將在廣場上同時舉行﹕任職兩屆共8年的紐約第107屆市長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將卸職,由布隆柏格(Michael Bloomberg ...閱讀
|
|
| |
在海外十多年來,我發表了不少文章,大多數是評論,可能有時語言比較尖刻,因為評論是表達主觀想法,毫無疑問,“雄辯”是評論文章取勝的關鍵之一。在我發表了一組關于吳征的調查報道文章之後,听到不少讀者和編輯記者朋友說,曹長青這次文章的口氣怎麼一反常態地溫和?
...閱讀
|
|
| |
中國“新浪網”聯席主席、“陽光衛視”執行主席吳征(英文名Bruno Wu)近幾天成了以網絡媒體為主的焦點新聞人物,很多人在網絡論壇上對他的學歷提出了置疑。雖然多數置疑都頗具說服力,但由於網絡論壇上的文字是自由輸入,作者又多不署真名,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其報道和分 ...閱讀
|
|
| |
俄國總統普京十月中旬首次訪美,成為美俄,以及世界媒體上的重要新聞,因為911事件發生之後,俄國表現出一面倒向美國,堅定支持反恐,並有和美國聯手建立世界新架構的趨勢。
在美國看到普京的舉止,不期然地把他和江澤民比較,一比才感到,雖然俄國以前是共產國家,普京是� ...閱讀
|
|
| |
911事件後,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沖突更加激化,自殺炸彈導致幾十名以色列平民遇難;沙龍政府出動飛機轟炸巴解控制區進行報復。
導致巴以沖突的宗教文化緣由雖然深遠,但目前最重要的是這兩個因素﹕一是阿拉伯國家不讓以色列在那個區域生存、想把它趕出去,以色列人沒有安全� ...閱讀
|
|
| |
從911後俄國全力支持美國反恐,以及這次普京到美國訪問,俄美建立更密切的關系,都顯示俄國已經做出了選擇——要成為西方社會的一員。莫斯科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主觀願望;二是現實所迫。
從願望來說,俄國已走向民主,並致力于發展市場經濟。這兩個主要訴求� ...閱讀
|
|
| |
911事件後,關於伊斯蘭的書一下子在美國成為搶手貨,大書店都把這類書設立專架,放在顯眼位置。很多美國人想瞭解為什麼穆斯林世界產生恐怖份子,為什麼伊斯蘭宗教中有那麼強烈的反美仇恨。
布什政府在進行阿富汗戰爭時,特別強調恐怖份子和伊斯蘭教“沒關”,美國軍事反恐� ...閱讀
|
|
| |
美國新聞界最近曾討論一個難題 如果見到恐怖份子頭子本.拉登,是采訪,抓住這個獨家新聞,還是向國防部或中央情報局報警,抓住拉登。從新聞獨立性、新聞價值角度,當然記者想采訪全球都關注的新聞人物拉登,可以想象,任何電視播出獨家采訪拉登的畫面,都會是吸引人的新聞。 ...閱讀
|
|
| |
21歲就參選議員,在政壇摸打近20年的民主黨老政客格林(Mark Green)敗選,而根本沒有任何從政經驗的共和黨籍候選人、富翁商人彭博(Michael Bloomberg)脫穎而出,以50%對47%的選票戰勝對手,在昨晚半夜時分的勝選集會上被現任市長朱利安尼引薦為,將領導“這個世界上最偉大� ...閱讀
|
|
| |
1936年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發動者張學良以101歲高齡於2001年10月14日在夏威夷去世,表面看似乎給西安事變終於劃上了一個歷史性的句號,但事實上再次引起中國人對西安事變和張學良的評價與爭論。
對張學良去世,海峽兩岸及海外的輿論相當不同,中國「熱」,台灣比較而言「冷� ...閱讀
|
|
| |
和去年的諾貝爾獎給了中文作者,結果使幾乎所有中國人(就別提全世界了!)都跌破眼鏡的結果正好相反,今年的諾貝爾獎給了英語作家奈保爾(V. S. Naipaul),則在英文世界完全沒有人吃驚,文學界早就清楚,這是遲早一定發生的事,因為奈保爾早在70年代就開始被提名諾貝爾文學� ...閱讀
|
|
| |
人類自有文學以來,絕大多數作品都是用文學追求人類的正義、正向價值。在人類文學最輝煌的18、19世紀,雖然文學作品大多都是資產階級知識份子描寫上流社會的生活(無產階級不識字,當然談不上文學),但對人性的追求仍是文學作品的絕對主旋律。到了19世紀中後期,出現了狄更斯 ...閱讀
|
|
| |
我發現自從昨天美國對塔利班政權開戰以來,中國人居然前所未有地突然爆發出熱烈的“人道情懷”,從江澤民和布什的通話,中共對外發言人的講話,到新華社、人民日報的口徑,到為世貿大廈倒塌、三千平民喪生而歡呼的中國網民,一夜之間忽然都對阿富汗平民的生命充滿了“無比的關 ...閱讀
|
|
| |
911事件後,美國有的報紙和電台由於評論失當而受到了懲罰,它是否意味著在目前強烈的悲憤和愛國情緒中,美國式的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受到了威脅?
在全球191個國家中,美國應該說是言論和新聞最自由的國家,它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私營體制。美國媒體除了像“美國 ...閱讀
|
|
| |
美國正在調兵遣將,準備軍事打擊恐怖份子。但仗還沒打,就出現了反戰的聲音(雖然是少數人),在美國一百多所大學,都有示威抗議;昨天,在華盛頓有幾千名來自各地的示威者和警方發生沖突(11人被捕),他們高舉“要和平不要戰爭”的牌子,反對美國軍事打擊塔列班政權和拉登, ...閱讀
|
|
| |
The Taipei Times
Wednesday, September 19th, 2001
For more than a decade, taking friends from China to visit the World Trade Center had been a matter of particular pride to me as a New Yorker. Whenever I flew back to New York on a bright sunny day, the ...閱讀
|
|
| |
70年前的今天,日本軍隊侵入東北,在中國的土地上開始了一場血腥的屠殺——“9.18”成為中國人做亡國奴的開始,但它更是日本軍國主義滅亡的開始。
一個星期前的今天,恐怖份子襲擊了美國,殘殺了三千多無辜的生命——“9.11”成為恐怖主義向人類文明宣戰的開始,但它註定 ...閱讀
|
|
| |
來到美國13年來,只有兩次非常動感情,整天整天地坐在電視機前,全部身心都被那些令人血液凝固的畫面震懾了﹕一次是1989年的六四期間,再就是這次的「911事件」。由於這次災難就發生在我所居住的紐約,所以除了電視畫面和報紙、網絡上爆炸般的信息之外,更直接感受了這個城市� ...閱讀
|
|
| |
9月11日早晨9點剛過,我把送到門口的《紐約時報》拿進來,還沒把關於紐約市長初選的相關報導看完,突然接到在曼哈頓工作的朋友打來的電話,電話那端在驚呼,「世貿大廈起火了!」幾乎是本能的反應,我一把抓起電視遙控器,立即看到電視上是地處曼哈頓南端、美國第二高的兩座雙 ...閱讀
|
|
| |
美國小說《飄》(又譯《亂世佳人》)1936年出版以來迷倒了全世界一代又一代女性讀者,尤其是1939年好萊塢極為成功地把該小說搬上銀幕後,書中的人物形象在美國更是家喻戶曉。據美國《出版家周刊》報導,它是20世紀最暢銷的小說,迄今每年在全世界仍賣出約十萬冊。由於該小說的 ...閱讀
|
|
更多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