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紐約時報》4月11日在都市版首頁登了一篇報道,說來自上海的退休物理學教授徐飛(音譯)由於在自己的一房一廳裡積攢太多的東西而被房東告到法庭,法官下令他必須在這個星期內把一半東西搬走,否則會被要求搬離這棟由政府資助的老人公寓。
報道說,“他有17個旅行箱、15把� ...閱讀
|
|
|
中國人的命值不值錢?在中國大陸媒體上,有不同的算法。在中共駐南斯拉夫使館被炸時三名中國人喪生,中國大小報紙,鋪天蓋地地報道,滿“紙”悲憤地聲討,幾乎全國群情激昂。但最近巴勒斯坦人用自殺炸彈襲擊以色列菜市場時,有兩名中國民工被炸死,另兩名中國人胳膊腿被炸斷, ...閱讀
|
|
|
中國俗語說“30年河東,30年河西”,警示世事滄桑,變數無窮。僅僅幾年前還桀驁不馴、不可一世的南斯拉夫強人總統米洛舍維奇,現在不僅被他自己國家的人民選下台,而且被送到海牙國際戰爭罪法庭。
雖然在海牙法庭上米洛舍維奇戲劇般地刻意表現他的“不馴”──拒絕接受(和自 ...閱讀
|
|
|
我在《追蹤“吳征的第一桶金”之七》中曾寫道,吳征和“時代華納”的合作在不到一年內就失敗,然後他又和前華納音樂集團的總裁莫咖多(Robert Morgado)合作,也在不到一年內失敗。雖然記者得到資訊他和莫咖多最後相當不愉快分手,但由於莫咖多不肯接受採訪,記者又沒有檢索到 ...閱讀
|
|
|
約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一位重要報人,著名的新聞學府、座落在紐約曼哈頓北端的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就是以普利策基金創辦的,在這個新聞學院門口,至今還矗立著普利策的全身銅像。
美國有兩個非常有影響力的新聞學府,一個是密蘇里� ...閱讀
|
|
|
那些“飛進天堂大門”的靈魂,就有造船師安德魯斯。在最後的時刻,有人看到安德魯斯一直站在房艙的大廳,注視著一幅題字是“通向新世界的門檻”的壁畫,毫不關心腳下洶湧的海水正拾級而上。對於他的下落,人們沒有異議,都認為他是隨著泰坦尼克號一起沉到了海底。安德魯斯死後 ...閱讀
|
|
|
“泰坦尼克號”的名字取自希臘神話中的巨人“泰坦”。泰坦向代表神秘自然力量的宙斯神挑戰,結果失敗,被打入了比大西洋底還深多少倍的十八層地獄。因而有人說,“泰坦尼克號”這個名字不吉利,開始就預示了悲劇結局。
但這艘巨輪和神話中的泰坦不同的是,它沉沒海底的只是 ...閱讀
|
|
|
距今90年的“泰坦尼克號”沉沒事件,當時引起轟動,而且隨著時間推移,世人仍對此牽腸掛肚、心神迷往,這在人類歷史上還沒有過。為什麼會如此?因為它是20世紀最大的海難,有一千多人喪生?但想想也不盡然。在人類歷史上,災難太多了。僅僅20世紀,就有兩次世界大戰,這些戰爭 ...閱讀
|
|
|
整整90年前(1912年4月14日)的今天,人類建造的第一艘時速最快(每小時43公里)的巨輪“泰坦尼克號”(Titanic,港台譯為“鐵達尼號”)在駛往美國途中,在大西洋撞冰山沉沒,船上2,208人,僅有705人獲救,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海難。
“泰坦尼克號”是當時人類制造的第一 ...閱讀
|
|
|
住在紐約曼哈頓公園大道的阿斯特女士(Brooke Astor)今天100歲,百歲壽星在美國並不稀奇,但今天(3月30日)《紐約時報》卻在都市版頭條位置並轉內頁近整版,大篇幅報導了這位壽星的故事,因為阿斯特女士不僅長命百歲,而且有名,有錢,有善心,並和90年前撞沉在大西洋的“泰 ...閱讀
|
|
|
在中國海內外媒體近來密集刊登打假報導和評論——偽造牛津學習成績的吳楊被披露,新浪網共同主席吳征的假學歷被揭穿,陽光衛視總裁楊瀾冒充哥大校董、偽造哥大成績、編造美國三大台邀做主持人被揭露,北大教授王銘銘抄襲被查處之際,美國媒體似乎也不甘示弱,《紐約時報》2日� ...閱讀
|
|
|
雖然歷年的奧斯卡頒獎都是美國人的一大娛樂節目,但近年卻收視率下降。主要原因是沒有好電影,每年在矬子裡面拔大個,沒有真正巨人的吸引力。雖然今年的奧斯卡仍是些二、三流的電影在競爭,但昨晚的頒獎典禮卻創造了歷史,首次成為真正黑色的夜晚——典禮由黑人女演員主持,男 ...閱讀
|
|
|
中國最大門戶網站新浪網共同主席吳征和他的妻子、陽光衛視總裁楊瀾在學歷經歷上弄虛作假行為在互聯網和海內外媒體上披露後,吳楊在繼設“警察”網址、威脅要求國內轉載多維文章的媒體道歉、發律師信給海外媒體等一系列惡劣行為之後,記者最近從國內得到可靠消息,吳征楊瀾還給 ...閱讀
|
|
|
奈保爾年輕的時候深受莎士比亞和狄更斯的影響;他喜歡的作家包括普魯斯特、巴爾扎克、毛姆、托爾斯泰、福樓拜、托馬斯.曼等。他討厭簡.奧斯丁,托馬斯.哈代,亨利.詹姆斯等。為了生存,奈保爾曾經給一個文學雜志寫書評,所以,在大約有五年多的時間裡,他讀了許多當代小說 ...閱讀
|
|
|
由於第三世界的成長背景,奈保爾的作品裡充滿了社會內容,充滿了憤世嫉俗,充滿了責任意識。如果說昆德拉是描寫共產主義社會的代表作家的話,那么奈保爾就是描寫第三世界的代表作家。
西方評論家經常把奈保爾和康拉德類比,不僅由於他們都寫了殖民地,他們的文字風格有相近 ...閱讀
|
|
|
奈保爾最引起西方爭議、更惹怒穆斯林世界的是他兩次去印度尼西亞、伊朗、馬來西亞、巴基斯坦這四個非阿拉伯的穆斯林國家後所寫的兩部游記﹕1981年出版的《在信仰者中間》(Among the Believers)和1998年出版的《難以置信》(Beyond Belief)。
奈保爾在1979年和1995年分別 ...閱讀
|
|
|
在英國居住了12年以後,30歲的奈保爾第一次去了祖先的家鄉印度。他雖然既不是在印度出生,又從沒有在印度居住過,但由於典型的印度移民家庭環境的影響,再加上他一直對千里達的反感,奈保爾一直對祖先的家鄉有一種幻覺、向往。但第一趟返鄉使他自幼建立起來的對印度的夢想破滅 ...閱讀
|
|
|
布什把伊拉克、伊朗和北韓稱為“邪惡軸心”,引起輿論波瀾,三個當事國齊聲回擊,中共也跟著譴責美國,一向與美國總要作點對的法國,也指責美國這種說法“簡單化”。
布什似乎不甘示弱,年初國情咨文提出邪惡軸心說之後,三月下旬又再次強調,必須抗衡這三個邪惡軸心,美國 ...閱讀
|
|
|
雖然自18歲以後奈保爾一直住在英國,但他的作品卻主要是描寫第三世界,具體地說是寫非洲、拉丁美洲和印度次大陸。再具體地說,大概除了中國,他把第三世界幾乎全寫到了。
1971年,奈保爾以《在放任的國家》(In A Free State)得到英國最高圖書獎布克獎(這裡之所以譯成“� ...閱讀
|
|
|
布什總統首次訪問北京,被美國主流媒體大幅報道,其中一個說法引起我的注意,該報道說,這次布什和江澤民的記者會以及布什到清華大學的演講,中國方面同意不加刪節地全文播出,是中國的一個進步。
一個重要的外國元首來訪,和中國領導人會談後共同主持個記者會,然後到中國 ...閱讀
|
|
更多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